钱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全市紫菜等水产养殖互助保险长效机制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紫菜养殖互助保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促进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该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条斑紫菜产业是江苏渔业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我市海洋渔业产业中,生产历史较长、种植技术较为成熟、产业发展规模较大、组织化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外向型绿色食品出口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推动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受海况、气候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紫菜养殖又是风险较高的行业。
一、我市条斑紫菜互助保险工作成效
(一)积极开展条斑紫菜养殖互助保险试点工作
为促进紫菜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从2006年就开始了紫菜养殖保险方面的探索。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省渔业互助保险协会等于2021年联合印发了《南通市条斑紫菜养殖互助保险试点工作方案》(通农发[2021]155号),在如东县、海安市开展条斑紫菜互助保险试点,目前试点阶段互助保险保费分为两档,分别为每亩100元、200元,养殖企业(户)自缴20%,省渔业互助保险协会、市财政、县财政分别补助20%、30%、30%。在今年组织的2022年度紫菜互助保险市级补贴资金申报中,投保人均按每亩200元的标准,投保养殖面积54990亩,保费1099.8万元,共申请市级财政补贴329.94万元,其中:海安市参保面积13800亩,保费276万元,申请市级财政补贴82.8万元;如东县参保面积41190亩,保费823.8万元,申请市级财政补贴247.14万元。审核工作已完成,近期将拨付补贴资金。
(二)积极推动紫菜养殖互助保险科技赋能
为深入落实省《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农业保险工作小组制定了《南通市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探索建立查勘理赔专家库,完善科学精准高效的查勘定损机制,加强农业保险综合数据信息共享,指导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加强科技运用,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通过现场查看、遥感信息、照片分析、无人机影像,以及海洋所实验室分析等措施,实现精准承保、快速定损、科学理赔,推进紫菜养殖互助保险管理精细化。
(三)积极发挥紫菜协会协作作用
紫菜协会作为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省紫菜协会及其分支机构为了促进紫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护养殖企业的利益,在如东和海安加大了紫菜产业保险推进力度。一是在连续几年试点的基础上,紫菜协会加强与省渔业互保协会的合作,为制定紫菜产业保险的相关政策和办法出谋划策;二是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取得政府对保险工作的支持;三是协会秘书处直接做好紫菜养殖投保的面积、区域核定,确保保险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四是接到投保单位报险后,会同省渔业互保协会、人保公司、当地渔业管理部门及相关专家联合进行勘查,及时判断损失程度,制定理赔方案,确保公平、公正、合理。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继续推动条斑紫菜养殖互助保险试点工作,优化保费补贴政策。根据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地方特色险种试点,进一步优化条斑紫菜综合保险条款,提高风险保障水平,保护养殖企业(户)的利益。同时扩大我市试点地区和范围,保障南通条斑紫菜养殖产业发展。
二是积极拓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范围,增加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探索开展南美白对虾集中养殖保险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将产量、气象、价格、收入变动作为保险责任,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高效设施农业等保费补贴支持政策,持续增加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力度。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在新产业、新业态模式下,积极开展商业险、附加险等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差异化风险管理需求的保险产品,增加保险产品供给。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纽带作用,突出科技对养殖保险的支撑作用。加强政府部门与紫菜协会的互动,大力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宣传紫菜产业在渔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宣传相关标准和规定,引导行业自律;共同推动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充分利用遥感、无人机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线上+线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优化查勘定损方式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农民获得感。
南通市财政局
2023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