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培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资金支出绩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目前我市专项资金绩效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预算讲绩效”理念,把绩效意识、绩效要求贯穿到产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从产业政策整合修订、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审核、全过程开展绩效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修订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政策融入绩效理念
今年4月,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市财政局会同主管部门对市级现行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了梳理整合,形成了《支持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在产业政策的修订过程中,加大对交叉重复、碎片化政策的整合力度,及时清理到期、绩效低下的政策,对支出绩效不高的政策及时调整,支出内容相似的政策统筹整合:一是简化资金政策条款,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更简便、可操作的政策实施细则和申报指南,简化项目申报材料,优化项目审核、拨付流程,明确各环节完成时限,切实加快财政资金兑现进度。借助市级相关惠企平台,梳理惠企政策清单,逐步实行惠企政策“网申捷享”、“免审即享”,增强企业满意度和政策获得感。二是聚焦市级重点计划,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市委市政府制造业三年培增和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市级重点扶持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智改数转、信息技术等项目。例如新增“揭榜挂帅项目”采取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市场解题的方式支持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三是更加突出事前引导,更加突出绩效理念。对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研发机构按照研发投入给予绩效奖励。如新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强化了与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采取立项即资助方式,为企业加快技术突破釜底加薪,促进重大成果快速落地。
(二)编制审核专项资金预算,支出预算开展绩效管理
今年市级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安排资金11亿,对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实行差别化资金扶持政策,同时强调加快资金兑现。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实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讲究质量。在专项资金编制审核过程中,主要强调以下绩效管理:一是政府无偿支持和有偿支持紧密结合。对获得政府性引导基金支持的优质项目,加大无偿资金扶持力度。依规通过县区转移支付、股权投资基金、信保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解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二是强调各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统筹考虑中央、省、市政策重点方向,坚持政策错位叠加,市级资金聚焦扶大扶强抓重点,部省切块资金聚焦扶小扶早抓普惠,部省市政策扶持方向一致的,优先使用部省资金。三是完善市与区资金共担机制,形成合力。对培大、做强、做优类政策,根据新的财政体制,市与区按4:6共担;对由区操作更为便捷的项目,市级考核奖补到区,由各区统筹使用。
(三)全过程开展绩效管理,开展项目投入绩效评价
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督促各部门切实承担起预算绩效管理责任,2019年我市出台了《南通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从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做好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依托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年初编制政府专项资金时,要求主管部门根据当年预算实际编制绩效目标。二是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市财政局每年在6月底、9月底、11月底分三次对政府专项资金执行开展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的双监控,对偏差较大的情况要求单位分析原因并加以改进。三是做好预算绩效评价。对社会重点关注的、资金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2021年,对产业转型升级资金中支持制造业企业项目投入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方面提供了有效依据。
二、 下阶段专项资金绩效工作拟开展计划
通过近年来一系列的举措,各主管单位逐步树立起“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绩效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增强,绩效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强化,但在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仍面临以下痛点与难点:一是专项资金有待完善重大产业政策事前绩效评价论证机制。二是部分产业政策与企业实际诉求有差距,听取社会各界及企业的意见建议还不够。三是产业政策面多点广,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便捷度仍有努力空间。
针对以上情况,下阶段我市拟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一是强化专项资金预算硬约束。根据《南通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成果应用暂行办法》,各部门新出台重大政策应组织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未进行绩效评估的,原则上不得出台政策和安排预算。财政部门加强对新增重大政策的预算审核,尝试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估,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政策实施绩效与专项资金预算增减挂钩。
二是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深入企业调研。产业政策进一步“问计于企业,问需于市场”。政府同人大“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职能转变保持同步,产业主管部门积极会同人大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重点产业政策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本级人大代表、专家智库等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财政部门选择部分重点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继续落实专人持续跟踪服务,关注分析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将企业诉求转化为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完善的参考依据。
三是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绩效定期报告制度。有关产业主管部门定期向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报告产业政策绩效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财政部门积极配合人大预工委、财经委专家对政策绩效进行审查监督,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预算安排和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南通市财政局
202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