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 南通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2-01-29 17:16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紧抓收入组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强化目标动态监测,强化财税协同共治,加强收入分析研判,跟踪分析重点税源企业及大项目进展,压实各地组织责任,推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2亿元,增长11.1%;地方税收收入572.9亿元,增长9.5%,税占比80.7%。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所属期1-11月,我市累计实现减税降费近60亿元。统筹资金安排,优化支出结构,支持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更加突出“以收定支”原则,持续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把严把紧支出关口,力保预算收支平衡。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22亿元,增长3.8%。

 (二)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将科技创新作为财政支持重点,会同相关部门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和“揭榜挂帅”攻坚计划等11个具体项目管理办法,年度兑现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7.5亿元。组建注册资本20亿元的南通科创投资集团,设立规模50亿元的南通创新发展基金,着力构建从企业孵化、到创新融资、到产业扩张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和江海英才天使投资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整合完善省、市现有财政金融产品,4项产品目前在贷余额76亿元,财政放大倍数平均达18倍,服务超5600户中小微企业。

(三)加强资金统筹,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预算资金安排,争取部省补助资金、省级国企投资、政府债券,吸引社会资本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保障绕城高速、北沿江高铁、洋吕铁路、通州湾航道、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研究提出新一轮城建交通体制初步方案,着力激发区域城市建设发展活力。提请市政府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片区开发的指导意见》《南通市铁路项目资本金筹措及地方专线铁路营运补亏的实施意见》,引导片区规范开发,推动铁路项目建设。

(四)保障民生福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进一步发挥农业担保协同支农作用,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持续巩固疫情防控结果,筹集7.6亿元疫苗接种专项资金,优化疫情防控经费审批流程。积极应对社保基金赤字,确保基金平稳运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计超额完成省收入计划。保障主城区初中一体化办学和“双减”试点工作,推动职大迁建、美术馆及群英馆开馆等普惠性民生工程建设。向上争取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7.7亿元,研究出台《南通市市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实施细则》,提升老旧小区居住舒适度。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研究制订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初步方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启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市区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省内首家出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文件,形成账户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推行采购意向公开和采购文件公开征询意见,印发政府采购负面清单。公共基础设施清查入账工作获财政部肯定,创新提出报废资产“一元起拍”,经营性房产专项检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协作机制,提升财政监督质效,完善绩效管理,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申报、审核、批复、公开“四同步”。

二、2022年思路举措

(一)加强收支管理,支持经济平稳运行

紧紧围绕人代会收入预期目标,发挥收入牵头组织作用,深化财税协同共治,加强分析研判,强化目标动态监测,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做到及时足额征收,提升收入质量,预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保持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当。坚持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从紧安排“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照“以收定支”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中的基本民生事项和年度民生实事,优先保障国家和省、市确定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实施。深入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管理,努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发挥政策效应,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牵头出台现行支持产业发展、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汇编,会同相关部门提高现有企业技改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形式使用扶持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人才项目绩效管理,完善江海英才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引导市属国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支持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助力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持续推动科创集团做大做强、创新母基金做实做优,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区域联动推动基金投资业务的开展,从坚持投早投小、支持重点产业、打造科创生态、形成投招协同等方面持续构建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提升中央、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支持效应,指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力度。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继续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力争财政金融产品2022年在贷余额突破120亿元,财政放大倍数平均达15倍。

(三)助力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统筹整合调度全市资源,加大土地出让金集中力度,继续以争取上级补助、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我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保障机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等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土地出让收入分析机制,督促年度出让计划刚性执行。做好新机场等区域资金平衡方案研究,推动落实地方专线铁路等项目资本金各地分摊工作,引导通州湾示范区等地规范片区开发行为。运用政府投资项目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完善项目造价指标控制体系,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深化公交轨交“两网”融合研究,促进优势互补。研究出台机场客运航线培育政策,为新机场建设营运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集疏运体系财政扶持政策研究,推动建立区域集疏运体系。落实《南通市市本级城市运营维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健全考核管理机制,构建全流程管理制度体系。支持加大停车秩序治理力度,优化污水处理成本结算方法,推动提高城市运营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四)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继续完善多元化“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市级农担联席会议制度,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发挥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作用,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着眼当前社保基金赤字问题,做好社保基金平衡工作,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资金安排,保障张謇企业家学院、职大迁建、博物苑提升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完善面向城市社区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研究,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调整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三无”老人、孤儿等困难对象救助保障标准,兜牢民生底线。落实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保障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资金支持,推动美丽南通建设。

(五)优化财政管理,持续彰显改革成效

实施新一轮市对区财政体制,明确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形成市区发展合力。健全预算安排与执行挂钩机制,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持续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业务流程。全面落实《南通市市级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办法》,规范市级国有金融机构产权交易行为,研究市财政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的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国有金融资本规范管理。不断扩大非税收缴电子化改革覆盖面,积极推广应用财政非税收入电子票据。探索服务项目零星采购的网上商城建设,推行政府采购履约保证保险制度、政府采购质疑处置报备制度。启动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完善现行国有资产出租及处置网上交易业务流程。用好财政监督检查、财政核查等手段方式,实现财政监督无死角。进一步推动建立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建立第三方机构质量考核标准化体系,出台《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完善全过程绩效管理制度建设。